科普进校园 共筑科技梦——科普中原百家谈2024再出发
走入人工智能世界,了解中国航天成就中的科学,学习24节气里的蔬菜种植。4月11日至24日,由省科协主办的新媒体科普专栏“科普中原百家谈”2024年再出发,从线上走向线下,与科普专家共同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们插上科技的翅膀,播下科学的种子。
智慧未来遇见AI
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渗入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了使学生们了解AI智能的科技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4月11日,科普中原百家谈特邀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焦飞翔老师一起走进郑州市第73中学,为同学们揭秘ChatGPT与SORA的智能世界以及AI发展的未来展望。
焦飞翔从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魅力、Sora的世界和AI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科普。目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即将逐步迈入AI新时代,而AI的基石是算力,算力背后则是巨量的能源消耗,故而有专家认为AI发展的尽头是新能源的更迭。
24节气话蔬菜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灿烂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一岁中的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息息相关。为了加强劳动教育,不少学校设立了蔬菜种植箱,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4月12日,清明与谷雨之间,正是每年种植的最佳时节。科普中原百家谈栏目特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主任、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秘书长王志勇一起走进郑州市经开区实验中学,为同学们科普“二十四节气话蔬菜”。
王志勇介绍,河南蔬菜种植面积2600万亩,是全国露地蔬菜面积最大的省份。河南省的西瓜、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胡萝卜、大蒜、大葱、白菜、甘蓝、花菜等都是全国栽培面积数一数二的省份。近些年河南省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发展很快,周年四季均有蔬菜栽培,但不同种类的蔬菜,不同的栽培方式,均有其较严格的播种季节和管理技术,研究二十四节气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航天成就中的科学
“神舟”升空,“天宫”对接;“嫦娥”探月,“北斗”指路;“天问”巡天,“祝融”探火。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为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及对宇宙征程的热爱,科普中原百家谈特别邀请了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戴树玺一起走进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为师生科普“中国航天成就中的科学”。跟随着科普内容,同学们自觉系好“安静牌”护航带,乘坐“爱国号”宇宙飞船,进行了一场头脑的星际穿越。
戴树玺生动地介绍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他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最早的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发展过程,并为学生解惑了“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作品的科学原理,被同学们追捧。
新形式新探索互动科普更“接地气”
2024年,科普中原百家谈从线上走向线下,在保持线上传播的同时,走进校园,让科普更“接地气”,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和追捧。科普专家更是成为了学生们的“明星导师”,每场科普讲座后都围绕专家解惑答疑,甚至排队向专家索要签名。三场活动的线上观看量也达到了138万。5月份,科普中原百家谈将继续走进校园,为青少年提供科学燃料,助力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学子们在成长中收获智慧的星辰大海。
(省科协科普部)
上一篇:中国科协农技中心来豫调研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
下一篇:点亮科教知识 彰显科普魅力——邓州市2024年科普讲解大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