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战略部署,4月10日,西平县科协联合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站科普基地和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局职教中心、县气象局等单位,组织西平县职教中心高中学生,在位于二郎镇的河南农大农学院生态系统野外站科普基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科技赋能农业,青春筑梦未来”的科普活动。
此次活动,涵盖一粒小麦的“前世今生”、爆裂玉米是怎样炼成的、彩色油菜花的奥秘、花粉的活力密码、气象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神奇的“昆虫王国”六大板块,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厚植强农报国情怀。
活动期间,河南农业大学董朋飞老师讲解小麦的起源、分类、用途等。西平农业农村局谢耀丽研究员针对孕穗期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在高产田现场科普如何通过水肥调控和病虫害防治实现小麦增产提质目标。河南农大农学院李荣发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爆裂玉米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从玉米粒内部紧密排列的淀粉结构,到坚硬的种皮构造,详细剖析了其遇高温后瞬间爆裂的科学原理。学生们惊叹之余,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现场品尝实验室的爆裂玉米,其乐融融。
彩色油菜花田不仅是旅游景观,更是遗传育种的成果。在彩色油菜的花海,科普志愿者现场揭密花色由类黄酮代谢路径调控的奥秘。每一种花色都娇艳欲滴,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科普乐趣和视觉享受。
在实验操作区,科普志愿者向参与者展示花粉活力测定过程。演示从采集花粉,到将其染色、制片,再到于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活力,一步步揭秘花粉活力密码。参与者亲手操作,感受微观世界中花粉的神奇状态。
在昆虫标本区,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令人目不暇接。宋睿博士在标本前通过趣味讲解,大家了解到昆虫复杂的社会结构 气象科普志愿者带领同学们在人工干预天气炮旁边,解释如何通过云物理过程增加降水,并讨论其在抗旱减灾与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学生“亲历”增雨过程,感受科技力量对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 在专家的认真讲解下,学生们真正享受了一场小麦、玉米、油菜、昆虫、农田气象等科技科普大餐,受益匪浅。
来源:王新勇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