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老科协举办“银龄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沙龙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一周年和2025年老科技工作者日即重阳节来临之际,10月23日上午,河南省老科协实施五大“银龄行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沙龙在郑州举办。活动以“银龄行动守初心,老有所为助发展”为主题,中国老科协、省委老干部局、省科协、省民政厅等单位有关领导,以及省老科协各专委会和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与老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五大“银龄行动”成果,共商未来发展路径,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银龄力量”。
品牌引领显成效 银龄智慧结硕果
省科协主席刘晓永在致辞中指出,河南省老科协依托各专委会与团体会员单位,团结全省老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银龄科普、银龄健康、银龄助农、银龄助企、银龄建言献策五大“银龄行动”,已成为我省老科协的品牌工作与亮丽名片,不仅入选中国科协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老有所为立项项目,更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了责任担当。
省老科协党委书记赵建军宣读了2025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授奖决定、中国科协服务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项目立项评审结果和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河南省老科协和王华兰、乔鹏程、李宗坤、刘智宏、马抒音、张慎举、侯三元等7名个人获得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河南省老科协、省农科院老科协、郑州大学老科协、开封市老科协和安阳市老科协等5家单位申报的项目被中国科协立项,立项总数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南省老科协申报的项目同时获评中国科协年度最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聚焦科普五大方向 激活老龄人才富矿
中国老科协副会长、科普专委会主任蒋笃运以“银龄科普行动”为主题作专题报告,深刻阐述了科普工作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他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是宝贵的“人才富矿”,而河南在五大“银龄行动”中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老年科技大学等平台,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 如永城大白菜种植经老专家指导实现“一年三季”,亩产值突破万元;嵩县食用菌产业在老科技工作者帮扶下年效益达 30亿元,成为县域支柱产业。他强调,未来“银龄科普行动”需聚焦“依法科普、协同科普、精准科普、智慧科普、创新科普”五大方向,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科普形式,推动科普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让老科技工作者的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部门联动聚合力 专委会实践展担当
省委老干部局、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举措。省委老干部局建成省、市、县三级“银发人才库”,入库人才超 7000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 73.6%,通过“豫老”品牌引领,组织 26万离退休干部参与基层治理、政策宣讲、建言献策等志愿服务。省民政厅则围绕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态势,推动“银龄行动”扩面升级,注册老年志愿者达11.4万人,4 个志愿服务组织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省老科协五大“银龄行动”等5 个品牌项目入选全国老有所为重要品牌项目。
随后,省老科协各专委会负责人分享实践成果:中医药专委会成立 19 个月开展活动 64 场,义诊、科普覆盖群众超 20 万人次,获国家及省市媒体报道 50 余次;医药健康专委会组织三甲医院专家下沉基层,开展“家门口的三甲服务”,并借助网络平台普及健康知识;乡村振兴专委会打造 5 个科技示范基地,推动永城大白菜、嵩县食用菌等产业提质增效,年带动农民增收超亿元;科技创新专委会参与郑州铁路局12项科研项目,其中“铁路混凝土长周期防护技术” 达国内领先水平;决策咨询专委会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开展调研,多项建议获省级领导批示并转化为政策举措。
总结谋划促提升 深化行动谱新篇
省老科协会长徐济超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本次沙龙既是对过往工作的梳理,更是对未来的谋划。他指出,当下,“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关键时期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积极作为提供了广阔舞台。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科协工作重要指示和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以此次沙龙为契机,持续深化五大“银龄行动”;要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银龄行动”长期有效开展。
此次沙龙活动,内容丰富、交流深入、成果丰硕,从政策指引到专家献策,从实践探讨到路径分析,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主题,不仅总结了过往成绩,更凝聚了发展共识。相信在在全体老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老科协“银龄行动”必将进一步守正创新、提质扩面,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银龄智慧”和“银龄力量”!
作者:刘丽华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省科协副主席郝立新深入信阳光山调研授课
下一篇:2025年河南省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