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身边好医生——康复训练,越痛效果越好?

2025年9月11日| 浏览:386次| 字体:
分享到: 

       在生活中难免遇到需要康复的情况,大家常纠结“疼痛”与“效果”的关系。近日,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人康复科主管治疗师巫德龙科普相关知识。

    

       一、疼痛≠康复恢复信号,过度疼痛反坏事 。疼痛是神经系统的“预警信号”,可将神经系统的疼痛调节比作“闸门开关”,合理的刺激能调节闸门,减少疼痛传递,但盲目增加训练强度,反而不利于康复。比如一位下腰痛患者,因训练过度导致腰部疼痛加剧,次日连日常活动都无法进行。这如同汽车持续猛踩油门,发动机终会出故障。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过度疼痛不仅耽误康复黄金期,还会延长疼痛时间,得不偿失。   

      二、疼痛分好坏,学会辨别是关键。有些疼痛是身体“敲警钟”,提示受伤;有些则是康复起效的“良性信号”,不必一疼就慌。例如,一位肩关节损伤患者因疼痛和僵硬无法抬起上臂,误以为活动引发的疼痛会加重损伤而不敢动。经评估发现,其问题源于关节粘连、肌肉缺乏活动。进行温和的松动、拉伸动作时,会出现酸胀痛,这与受伤时的撕裂痛和尖锐痛截然不同。这种酸胀痛,是粘连组织被有效拉伸、关节活动范围恢复的信号,就像生锈的门缓慢抬起,过程虽涩但趋势向好。在专业指导下坚持正确活动,肩关节活动度会逐渐增大,后续活动疼痛感会减轻。这类良性疼痛是康复好伙伴,切勿被其吓退。 

  

      三、康复训练,避开“疼痛误区” 。康复训练并非“无痛就好”,也不是“越痛越有效”,二者并非非黑即白。康复中疼痛难以完全避免,部分原本无痛的患者,训练时也可能出现新的疼痛。我们要做的是“管理疼痛”,而非“硬扛”或“逃避”,尤其要避免以下错误: 1、不盲目追求“量大、强度高”,训练时间过长、幅度太大、强度过猛,可能引发急性损伤疼痛,长期还可能导致韧带断裂、关节内出血,增加后续康复难度。2、不忽略“正确发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不超越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在保证力线位置正确的前提下确保发力姿势准确,避免白费力气还伤身体。    

      四、正确康复,这样做才对。1、个性化训练:康复需“量身定制”,专业医生、治疗师会根据病情、身体条件,设计专属训练方案,切勿自行琢磨或模仿他人动作。2、循序渐进,关注细节:训练应逐步增加量与难度,关节活动切勿超出合理范围。同时,留意发力和姿势是否正确,确保每一步“有效又安全”。3、理性看待疼痛:训练中遇痛先冷静,区分是“良性酸胀痛”还是“受伤尖锐痛”。

      在专业指导下合理应对,疼痛会成为康复“信号灯”而非“拦路虎”。即便暂时疼痛剧烈,也别灰心放弃,调整后继续向康复目标迈进。

来源: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一种易长胖、巨升糖的粗粮,很多人天天吃!

下一篇:新研究:这两个器官先衰老的人,老得更快,死得也可能更早!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