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而且是11位院士!
9月27日,来自国内外的多名院士齐聚第二届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为参会嘉宾及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代表、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师生等做了多场学术报告,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 宋宝安
宋宝安以《农药绿色发展现状与展望》为题,从农药绿色发展的研究背景、取得的成效、当前国际农药创制发展趋势和特征、农药绿色创新发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展望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
宋宝安指出,农药是现代农业中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武器”。对比传统农药和绿色农药在利用率、残留风险、生产成本、环境风险等方面的差别,传统农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化的要求,亟待加快我国现有化学农药绿色发展。宋宝安重点介绍了被誉为“农业上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的RNAI农药,分析了天然源仿生导向的农药创新、手性技术导向的农业创新、绿色清洁制作技术的创新的高效低风险小分子绿色农药创新方向,展望了未来5-10年,持续推进绿色农药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建设、持续优化绿色农药产业健康发展、农药高效化利用技术体系等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目标及研究重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蒋剑春
蒋剑春以《农林生物质资源转化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从农林生物质资源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三个方面为与会嘉宾及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师生作了精彩报告。
蒋剑春首先为大家说明了双碳和生物质资源的关系,普及了生物质资源种类,以农业秸秆为例介绍了生物质资源助力双碳目标。在介绍了热化学转计划技术发展经历了工业革命前、20世纪中期、21世纪初三段历史后,蒋剑春阐述了农林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战略布局,和以农林生物质产业为支撑的“生物质经济”接棒石化基“烃经济”的下一个经济形态。他展示了自己研究所当前在热解——气态加氢、变频微波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蒋剑春总结说,开发绿色安全、低碳高效的热化学和生物转化等联用技术促进农林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不断深入研究热化学转化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推进交叉学科发展,使其转化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的目的技术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 邹学校
邹学校以《中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题,从中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为与会嘉宾及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邹学校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指出,中国辣椒产业快速发展,从20世纪40万亩到2015年3220万亩,对比20种蔬菜播种面积发现2015年辣椒是中国种植数量最大的蔬菜。辣椒种植业、粗加工业、辣椒素和辣椒红素等精深加工产业、辣椒旅游文化产业、辣椒餐饮业等发展迅速。邹学校指出,辣椒是重要的加工农产品、消费功能最多的蔬菜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我国辣椒人工杂交制种利用杂种优势技术世界领先,辣椒雄性不育系制种广泛应用,辣椒国内育成品种市场占有率高。下一步要更加重视发展外观美、口感好、风味好、产地环境好高品质辣椒,使辣椒品牌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同时,因近几年降雨北移,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病虫害危害严重,出现大范围、大规模减产,干辣椒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市场出现供不应求,需要扩充新的辣椒生产基地,而且注重辣椒的机械化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周卫
周卫以《耕地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为题,为与会嘉宾及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师生介绍了耕地科技创新的总体趋势、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
周卫指出,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我国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耕地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我国当前主要耕地存在着东北黑土地退化、北方旱地干旱变浅、南方旱地酸化贫瘠化、南方水田低产障碍、农田污染加剧等问题。耕地监测向长期定位联网及智慧化监测发展,耕地退化与改良一直是重要研究任务,耕地培肥向绿色生态、精准智能与可持续发展,耕地利用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环境、生态多功能拓展,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应用为耕地科技创新注入了重要推动力等是当前国际耕地科技发展趋势。所以我国耕地科技创新要以耕地保护与利用为核心,以“发现问题——消减障碍——提升地力——生态服务”为总体思路,开展耕地检测、耕地改良、耕地培肥、耕地利用创新研究,突破耕地资源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耕地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机理、耕地地力提升机理与关键技术、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与调控途径等关键科技问题。下一步要加快地球关键带过程与耕地质量演变、耕地退化激励与肥力培育、土壤微生物学过程与功能、养分高效利用机理与精准管理、土壤侵蚀与耕地保护、耕地生态服务与土壤健康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低产田改造的技术攻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马於光
马於光以《有机光电材料——知识边界与拓展》为题,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如何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加强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马於光指出,科技创新推陈出新要首先明确陈的边界在哪里?新的突破在哪里?他以自己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光子的吸收完成光化学反应的光化学基本原理(知识边界)研究,发现电致磷光以突破知识边界(创新能力),以及提出HLCT概念、高能激发态(热激子)材料、“有机窄带光谱”项目等持续的创新能力等不同阶段的研究经历为背景,寄语青年科学家,要处理内卷与科研热情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能力,打好基础,以高度的知识水平达到科研的顶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 谢联辉
谢联辉以《创新:新从何来?》为题,阐述了创新之源的内涵,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指出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路径新方向。谢联辉指出,创新是一种责任,一种智慧,一种文化。创新之敌就是求同思维,不要因轻信、坚信、迷信而束缚了创新思维,要通过生疑、存疑、质疑锻炼求异思维。他指出要从战略性、开创性、颠覆性、引领性四个方面理解创新之诀。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 张锁江
张锁江以《低碳能源与工业过程变革性技术》为题,报告围绕新能源材料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新能源综合应用技术进行精彩的论述,详细交流了碳中和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平顶山煤业集团原总工程师 张铁岗
张铁岗以《坚持科学发展,走我国能源发展的道路》为题,交流了我国能源的现状与背景、能源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应对的策略等内容,并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及能源产业布局进行了阐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许为钢
许为钢以《主要农作物种业发展状况》为题,从种业的战略地位、国内外种业发展状况、国家种业行动概要三个方面为大家作了精彩报告。
许为钢指出,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竞争的物质基础,现代农作物育种的革命性突破为粮食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种业被提升到历史新高度,进入了重大历史发展时期。他从种质资源的保护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功能基因发掘取得了显著进展,基于育种方法学的不同育种阶段、优异基因聚合技术、优异基因导入技术、快速育种技术等角度解读了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许为钢指出,我国选育目标迭代升级,经历了高产、高产优质、高产优质绿色三个阶段,但存在着育种理论与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前沿育种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但作物间发展不平衡等情况,今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种业创新攻关行动、种业基地提升行动、种业市场净化行动等,推动国家育种行业发展。
乌克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士、苏梅国立农业大学教授IgorMazurenko(马祖连科)
IgorMazurenko(马祖连科)以《Scientificaspectsinspecialfunctionalproductsforchildren》(译:儿童功能产品及其技术的科学研究)为题,介绍了自己在肺炎儿童患者的产品及技术创制研究方面的内容,包括植物原料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原材料天然物质的破坏和保存动力学、根据动物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临床研究等。同时他介绍了物质分离浓缩技术流程的创制方面的研究,以及过敏儿童的治疗性和预防性营养产品技术研究。
德国科学院院士、维尔茨堡大学生物物理学家 RainerHedrich(莱纳·海德里希)
RainerHedrich(莱纳·海德里希)以《Ionchannel-basedoptogenetics:breakingnewgroudsinplantssignaling》(译:基于离子通道的光遗传学:打破植物信号传导的新基础)为题,介绍了在植物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长度,偕同转运蛋白对植物生理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功能的研究成果。莱纳·海德里希强调“我们首次发现了可能在整个植物界起作用的基因,把局部机械刺激转化为系统信号”并通过基因对特异性离子通道的影响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离子通道。
上一篇:河南省科协驻村工作队开展中秋慰问活动
下一篇:河南省科协召开“5610”总体安排专题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