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王瑞国工作室:用科普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2023年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项目实施一年以来,各工作室广泛组织参与科普活动、科普创作、科普人才队伍和阵地建设、科普工作研究等,在推动、创新科普工作,服务我省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即日起,我们将通过“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项目成果巡礼”系列报道,展示各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成效,总结先进经验,团结引领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项目成果巡礼”系列报道之五: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王瑞国工作室:
用科普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鸡蛋洗净凉水下锅,水开后再煮3分钟,然后关火焖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黄里的卵磷脂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保留……”
“不建议大家一天三顿饭都吃精米白面,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中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都是主食的好搭档……”
到基层开展科普讲座,在网上开展云上直播……过去的一年,由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王瑞国领衔的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坚持深耕食品营养科普,引导大众合理搭配食物、关注食品安全、坚持适量运动来实现科学摄入营养促进人体健康。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受益人群近10万人次,创作《如何科学吃鸡蛋》等科普视频20部,编写原创科普工作调研报告1篇,他们奋战科普一线的事迹,多次受到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
坚持一线科普,找准“痛处”开良方
为促进我省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去年3月,王瑞国带队赴淇县开展科普服务活动,先后走访了河南链多多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普乐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禾盟食品有限公司、淇县欣瑞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加工企业。
围绕“营养、健康及安全”为主题,工作室从食品安全、合理膳食搭配、营养健康食品产品创新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了指导和科普宣传。针对企业在研发时的难点、痛点,王瑞国提醒他们要注重合理膳食及营养搭配,不仅要在“色、香、味”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更要从原料的选择及加工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把控,让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健康。
去年7月,工作室联合河南食育科学研究院、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台办事处举办了儿童健康成长膳食密码科普活动。工作室成员冯梓恒围绕儿童饮食分享了精彩的科普讲学,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类似的活动场景,只是工作室在一线坚持科普的一个缩影。
王瑞国说,专家学者在一线科普,互动式了解群众、企业等主体的需求,才能给出更具针对性的科普输出,也能从大众的反馈和需求中获得科普创新灵感。
开展科普培训,引导更多力量共同参与
让孩子在学校吃得安全、放心、健康,是社会各界对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食品的基本要求。
2023年3月25日,工作室联合郑州市营养协会在郑州举行校园营养配餐与科学烹饪培训,来自全省的80多所幼儿园和学校供餐食堂参与了此次培训。
7月15日,由工作室联合河南食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了河南省幼儿园食育科学普及研讨会,来自全省的50余所幼儿园园长、后勤园长共计70余人参加了活动。期间,还组织了主题报告和经验分享交流等活动。
8月7日,联合许昌市教育局,针对辖区内的学校后勤及管理人员、餐饮供餐公司进行培训,300余名相关人员参加。
过去的一年,工作室围绕《河南省高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细则》《河南省中小学与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评价细则》《学生营养需求与科学配餐》,对规范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科学解读,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共同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对此,王瑞国表示,高质量科普供给不仅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还需要完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
创新传播方式,让科普传播更高效
当前,科普的载体、受众等已发生变化,创新科普手段方能激发公众参与科普的积极性。许多专家学者走进直播间,用博闻广知激发网友的学习热情,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实现科学知识的“效用最大化”。
过去的一年,工作室联合郑州市金水区科协,河南食育科学研究院“云食育”平台开启了多场直播:
9月9日,为幼儿园的家长们送上了开学第一课:食育,家长人生必修课,直播吸引1.8万人次线上观看。
9月19日,以“食物规划原则与方法”为题,为受众科普如何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1.6万人次在线上参与。
9月21日,以“教你如何解读食品标签”为题,普及了挑选食品的科学知识,从选购产品要“五看”入手,来揭示食品标签里的秘密。
对此,王瑞国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是科普形式,不变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只有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让科普变得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才能让大众体验科学奥妙与实时互动的相映成美。(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丰硕)
上一篇:河南省科协开展春节“送温暖、固成果”慰问活动
下一篇:邓洪军看望慰问省科协老领导和兼挂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