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围绕2023年“成绩单”和2024年“怎么干”作了清晰而具体的表述。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要求,河南也正以自身实践,擘画美好蓝图。聚焦“三农”、消费、民生等不同领域,河南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将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关于 “三农”划出了哪些重点?河南应该怎么落实?
目标1350亿斤,河南粮食突破要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粮安天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新的一年应该如何继续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河南省农委办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孙巍峰定下目标:力争今年粮食总产达到1350亿斤以上,明年跃上1400亿斤台阶。
目标已定,如何实现?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道明。他认为,要在三方面下大功夫。
首先,在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上下功夫。一方面,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另一方面,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高产模式,不断提升耕地的质量和产能,接续打造更多大良田平台,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础。
其次,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单产提升上下功夫。发挥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作用,加快形成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聚焦良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良种加强品种研发推广,聚焦良法推广技术集成应用,聚焦良机补齐农机短板弱项,聚焦良制提高政策供给保障水平,集中打造7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1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带动全省粮食大面积稳产增产,做到粮食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第三,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提高上下功夫。一方面,综合利用好粮食直补、信贷支持等手段,持续加大对种粮经营主体和家庭农户的扶持力度,创新打造县域内平急两用“一体化”“一站式”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力保经营主体和农户种粮有钱赚、风险有兜底、效益有保证。另一方面,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实窘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村建设要做好三篇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现在河南有4.58万个行政村,如何让这些乡村变得更美更宜居,成为现代都市的“诗和远方”?
对此,张道明建议,乡村建设要做好三篇文章。
首先,做好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理念文章。要秉承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和片区化发展理念,坚持把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要事项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一并实施;从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其次,做好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文章。农业生产上,加强农村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让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更加便捷。农民生活上,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让农民出行更顺畅;强化农村供水和能源保障,让农民生活更方便。
第三,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引领文章。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积极打造一批“和美引领村”“美丽示范村”“洁美达标村”,逐步实现以点带面、连点成片、田村一体、产村融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创新构建出独具中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图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2024年,是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的攻坚之年,是以科研为牵引做优做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成效显现之年。
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具体到河南,如何落实这一政策?有哪些规划和举措?
实施好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计划
记者从河南省卫健委获悉,今年,河南省将着力实施好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计划,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争取国家中医药科研战略力量布局河南,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过去的一年,河南省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新增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17个,新增30个国家县级“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确定40个省中医高水平专科建设项目;30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水平;443个中医馆项目完成验收,实现“乡乡有中医馆”。此外,我省还围绕“村村有中医服务”目标,一年培训基层人员10万人。
2024年,我省要着力实施好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计划,逐步完善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事业与产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按照计划,我省计划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型服务平台的职能定位,推进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药资源研发、信息文献研究、高水平人才集聚、产业发展6大体系,年内完成架梁立柱,初步形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医教研产学一体发展”的创新生态。
以院本部为主体,设立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在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南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市(郑州)3个核心基地及若干个研究型附属医院、创新企业,形成“1+3+N”的发展布局,争取国家中医药科研战略力量布局河南。
此外,新的一年,河南省还将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3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落地,完成66个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推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建设。
支持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
就在前不久的2月27日,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在郑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南阳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就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进行动员部署。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突出特色优势,抓实重点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一要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坚持守正创新,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建设省中医药科学院,建强创新平台,聚力科研攻关,传承创新经方,全面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
二要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充分发挥我省中医医院体量较大、专科较强的优势,支持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推进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改善各级中医院办院条件,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全省有高峰、各市有高地、县县有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要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强化产业链群思维,彰显道地药材优势,实施龙头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药企业,壮大豫产中药集群,融合发展新兴业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
四要打造中医药人才集聚高地。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健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引育高层次人才,提升院校教育质量,创新师承教育模式,源源不断培养兼具过硬中医本领和现代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要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高地。把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深化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促进融合赋能,拓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生命力、影响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其中关于“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多项部署,河南正在规划和践行。
政府工作报告1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河南实践①】
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亮点多
“1+2+8+5”教育强省建设行动中的“8”是八大重点工程,其中就包括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提出,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具体举措包括: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调整城乡中小学结构布局,推动资源配置与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相适应。
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工程,推动1/3以上乡村学校纳入城乡学校共同体。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
“双减”改革方面,我省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严管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作业设计水平。
学前教育方面,2024年,我省将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力争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2024年,我省还要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等。
政府工作报告2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河南实践②】
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
这些领域都有“大动作”
特殊教育,传递爱与温暖。
2024年,我省要实施特殊教育提质扩面行动。推动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启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质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等。
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建设河南老年大学,提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着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出台支持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实施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民办学校管理人员大学习大轮训等。
“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河南实践③】
深入实施一流高校建设
和优势学科锻造工程2024年我省教育强省建设行动八大重点工程中,一流高校建设和优势学科锻造工程是重要任务之一。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提出,“双一流”建设和创建是重要的破局之举。9所一流建设和创建高校要以争创世界一流为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主线,通过打造学科高峰实现高等教育高端突破。一是做强高等教育“双航母”,二是建强一流创建“后备队”,三是锻造优势学科“排头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会上出现的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等热点促消费措施,记者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解读。
【关键词】 新型消费
补足业态短板、提质升级商圈是城市商业经济发展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当前,我国新型消费持续快速发展,以夜经济、节日经济、city walk、国货潮牌等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河南持续发力扩内需、促消费,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载体、集聚优质商业资源、打造多元多层次消费新场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等方面持续优化消费供给,提升城市消费能级,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强化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CBRE世邦魏理仕郑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桐认为,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商圈是提升消费品质、改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重要平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抓好商圈提质升级,精准谋划商业布局,补足商业生态短板,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将是接下来郑州商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促消费政策落地、带动线上线下消费提升需重点关注的。
张桐说,2023年,郑州二七商圈、花园路商圈、大学路商圈、CBD商圈等传统商圈在迎来人气回归的同时,通过践行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首展经济等举措,做到商圈品质、影响力的双驱动增长。在新兴商圈的发展和建设中,郑州银泰In Park的开业、华润郑东万象城如火如荼的建设,正弘控股集团在东区的拿地及全新商业产品线“正弘坊”的确立,都将进一步带动和加快郑州商业的全面提质和转型升级。
张桐认为,通过持续地引入大型商业项目,补足业态短板;改造提升传统商圈,夯实消费品牌;精准定位规划商圈布局,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将是进一步增强城市商业矩阵、优化消费结构和重塑价值体验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以旧换新
抓好以旧换新的“牛鼻子” 建议实施细则简化程序方便操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在具体的促消费安排上,提振大宗消费依然是重点,其中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在地方两会上也屡被提及。
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是促进大消费、新消费、高质量消费的一剂灵丹妙药,而且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讲,能够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良性循环,进而有利于实现消费带动市场。这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复苏、中高速增长、内循环良性发展、长期螺旋式可持续进阶的牛鼻子。抓住这个牛鼻子,则可实现“一业兴,百业活”。
宋向清建议,由于牵涉单位多,补贴金额大,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影响深远,一定要制定科学的实施规则、执行标准和补贴流程,尽可能简化程序,方便基层操作。同时,补贴与销售要同步,以便激发更多机构和个人换新积极性。在畅通物流通道方面,他建议要做好换新政策激励下的物流、仓储、配送、安装、调试等工作部署。此外,还要提早安排旧设备、旧家电、旧汽车等后期处理工作,坚持不造成浪费,不形成污染。(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韦展 郑超 牛洁 邓飞)
上一篇: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4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