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多家在中国发展的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切身感受到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并受惠于此,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并将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展望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外资机构在中国将获得更好发展,同时,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也将得以提升。
外资机构切身感受开放红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近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推出50多项开放举措,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目前,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魅力,外资机构纷至沓来,并在发展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利好。
渣打银行(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区域行政总裁(中国及日本)张晓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渣打银行切身感受到越来越多由于更高水平开放、更多层次合作所带来的红利。渣打中国相关的业绩表现也是最佳例证:今年前三季度,渣打中国在岸及离岸税前盈利同比增加约3倍。
“作为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外资行之一,德银中国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德银集团获得多项新牌照,不断拓展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中国始终是德银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中国市场也被外资保险机构所看重。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CEO左伟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是安盛集团在全球布局中非常看重的一部分。安盛于1999年进入中国,如今已扎根中国20多年。今年8月份,安盛天平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首批入驻临港新片区再保险国际板,11月6日,签署了再保险“国际板”首单国际分入合约,体现了中国再保险市场进一步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外资金融机构也加快了在华布局步伐,增加资本金,扩大规模。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人寿”)于2022年6月份完成股权变更,从一家合资险企变身为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作为汇丰人寿的唯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向汇丰人寿进行两次注资,使得其注册资本由10.25亿元提升至23.14亿元,为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做好准备。
“上述一系列举措体现了集团对汇丰人寿在中国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支持和信心。”汇丰人寿总经理胡敏认为,中国保险业一直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已在国内取得了长期健康发展,并能在保险业持续开放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到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中,抓住寿险市场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期待看到外资寿险公司在规模上取得更多、更快的发展。
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能力
“金融开放提升了我国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防范的视野和格局。”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郑彧介绍,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呈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开放的特征,既有外资金融机构到中国投资,我国金融机构也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境外市场。通过金融开放,我国金融机构持续“做大”,银行业出现了全球市值领先的机构,通过引入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竞争,提高了我国内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尤其是金融普惠的能力。同时,通过收购境外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境外布局,进一步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规则等。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实力也持续提升,不仅在中国市场同外资金融机构直接竞争,也将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境外。例如,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银行已在2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125家分支机构,与143个国家和地区的1443家外资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服务网络覆盖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承保金额近1.3万亿美元,累计支付赔款61亿美元。10月份,首批15家保险机构入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标志着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运营,进一步提升我国保险业双向开放水平。
“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金融市场投资主体,也为中国参与境外投资创造了更多条件,对促进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近年来,我国逐渐放宽对外资机构的市场准入要求。外资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的金融经验和稳健的发展理念,来华展业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和竞争,另一方面,外资机构在经营和产品创新服务方面的理念可以为中资机构提供借鉴,进而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服务客户需求。
金融业扩大和深化开放在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同样存在挑战。在郑彧看来,当前的挑战主要在于理念和竞争。金融机构要从此前的“做大理念”转变为“做强理念”,通过服务和产品争取“竞争利润”,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主体需求、客户需求打造产品和服务,关注新技术、新业态对于金融产品、服务方式或者需求带来的变化,主动创新、拥抱变化,勇于竞争。
进一步拓宽开放广度与深度
“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李云泽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努力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曾刚认为,未来,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有利于为我国居民及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资源配置机会。与此同时,金融高水平开放离不开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因此,建议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能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程度产生更好的推动效果,也是未来金融开放深入发展的有益方向之一。
对进一步拓宽金融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外资机构也有诸多期待。“中国政府及监管机构仍在不断推出更多金融创新举措,推动市场进一步开放。”张晓蕾表示,中国金融市场部分细分领域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及升级,成为国际机构积极参与的投融资平台,金融产品交易、清算及托管平台。对目前已经开放的领域,建议对标国际金融市场的高标准,进一步夯实及完善该领域的监管政策;进一步丰富交易实体及产品,活跃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境外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和规模。相信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外资机构将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准入,参与更多金融业务。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为德意志银行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朱彤表示,德意志银行在发展本地业务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全球优势资源和经验,为中外企业和机构客户提供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务,协助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市场的新机遇,更好地连结中外资本市场。此外,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ESG市场,德银集团期待发挥专业经验,推动中国与欧洲等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的接轨,促进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
从保险机构来看,2019年,安盛集团对安盛天平完成了全资收购,2023年又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了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一步步的投入,证明了集团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展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左伟豪表示,未来,安盛天平将通过在资源丰富性、承保能力综合性等方面的优势,为“一带一路”“科技兴国”等跨境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支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深,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将迎来更多外资机构进入,同时,也必将有更多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