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2个常见的坏习惯,让年轻人的胃集体垮掉

2024年5月31日| 浏览:2230次| 字体:
分享到: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哪怕是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吃,也能被当代年轻人挨个打卡。不过,在追逐美食的过程中,胃可能早已发出了求救信号:它真的要撑不住了——还没开始吃,肚子就胀气;半夜睡不着,胃里泛酸水。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可能才会意识到:我的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难道年纪轻轻就得了胃病?

胃病呈年轻化趋势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胃病。它指的不是具体的某个病征,而是一系列与胃相关的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良恶性肿瘤(也称胃癌)。这些病的症状也很相似,包括但不限于出现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里,各类病征,总是会更容易找上年长一些的群体,但胃病却是个例外,这些年来它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数据显示:胃病在18—35岁的青壮年群体中的渗透率约为30%,甚至超过了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总和。

在所有的胃病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于首位,如果不注意防护与治疗,它就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

慢性胃炎多是因为胃黏膜损伤

慢性胃炎主要发生在胃部最里面的黏膜层。每次发作,它都会损伤人的胃黏膜——这一保护和润滑胃部的重要组织。

由于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反酸,和其他胃病很相似,所以很难从症状上一眼区分出来,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最终恶化为胃癌。

而慢性胃炎的“罪魁祸首”,就是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1类致癌物的幽门螺杆菌。

对于胃来说,幽门螺杆菌是个极其可怕的存在,它不但能逃过胃酸的制裁,还能反过来降低胃内酸度,让原来不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得以繁殖,破坏胃黏膜。

最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例如接吻、共用餐具、互相夹菜等行为就有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胃是怎样坏掉的

在我们的饮食习惯里,“有味儿”的食物总能给人带来味蕾上的享受和心情上的解放,尤其是加班回来,吃顿火锅,配个小龙虾,别提有多爽。

这些“有味儿”的食物往往也是胃最怕的——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高盐。这些盐分不仅会损伤人体胃黏膜,还会和幽门螺杆菌一起破坏人体胃部。有数据显示,盐渍食品摄入量高的人群,胃患癌的概率比摄入低的人群高出1.7倍。

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作息同样在破坏年轻人的胃。

人体存在“昼夜节律”的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生物钟。如果之前保持了六七点吃晚饭的习惯,那么胃部就会记住这个规律,到点适时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若进食晚了,没有食物可以消化,胃液就会直接侵蚀胃黏膜。但如果是在一个新的时间点进食,胃又会招架不住,造成消化不良。

保胃计划2步

保胃计划分2步:治疗和预防。

首先,去医院检查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如果确认有,就要按医生的建议服用三联或四联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尽可能使用公筷,防止交叉感染。

其次,要注意规律进食,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盐的速成加工食品,也不能将“啤酒、烧烤、小龙虾”当作每天的饮食常态。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行为:饿到极点了,就会什么都想吃,平时可能十串羊肉串就能饱,但因为过度饥饿会疯狂进食二三十串。

想要杜绝这一点,说难也不难: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入睡、起床、工作,就会大大减少进食不规律和不健康的可能性。

当然,生活中总有很多意外,我们无法完全做到饮食健康规律,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环境中,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条件来保护我们的胃。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罗宇昂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经常蹲一蹲,对健康好处多多

下一篇:如何应对骨骼“断崖式”衰老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