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发布

2024年10月16日| 浏览:1107次| 字体:
分享到: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制凝聚了全国空间科学领域广大专家学者的智慧。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部门等相关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规划》编制。”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介绍了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提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空间科学进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丁赤飚说,《规划》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制定,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空间科学任务部署、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依据。
  《规划》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目标。“总目标是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统筹和强化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丁赤飚说。
  同时,《规划》提出了我国有望取得突破的“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和“太空格物”5大科学主题,以及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宇宙重子物质探测等17个优先发展方向。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现阶段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规划》提出,现阶段至2027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第二阶段是2028年至2035年,我国将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
  第三阶段是2036年至2050年,我国将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空间科学原创成果呈多点突破态势

  我国航天经过60多年的发展,空间科学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本世纪初,我国发射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卫星——“双星计划”,初步形成了以“悟空”“墨子”等为代表的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开展了大量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实验,月球和行星探测工程实现了科学、技术、工程的融合发展。
  随着这些任务的实施,我国逐步建立了空间科学的学科体系,建成了一批空间科学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建成了一批空间科学任务的总体单位,具备了实施空间科学任务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保障能力,形成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人才队伍,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
  “当前我国空间科学的原创成果开始呈现出多点突破的态势。”王赤说,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量子力学检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进展和成果,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
  “我们将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实现《规划》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也就是在2027年我国空间科学将进入第一方阵,2035年重点方向跻身国际前列,2050年在重要领域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王赤说。

  建设航天强国必须补齐短板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本次发布的《规划》,对于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有何重要意义?
  对此,丁赤飚表示,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活动从大的方面来分类,包括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三个方面。其中,空间科学是基础、是前沿。它在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
  “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是建设航天强国道路上必须补齐的短板。”丁赤飚说,当前,我国空间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以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为代表的空间应用蓬勃发展,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空间科学卫星的数量还比较少,产出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丁赤飚坦言。
  丁赤飚表示,制定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助于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进一步锚定目标、统筹力量。他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航天强国就开始制定国家层面的空间科学规划。今天发布的《规划》,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科学成果,为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和推动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陆成宽
  编辑:贾慧娟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我省新增10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下一篇:海底2500米热液喷口发现动物生命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