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寒潮将气温腰斩,寒冷到底给我们的心血管带来了什么?今天就来揭秘寒冷天气给心血管带来的7大考验。
每降1℃心脏病发病增2%
入冬后,每次经历冷空气降温或雨雪天,都预示着心血管疾病进入发作高峰期。-
根据研究数据统计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夏季高了近一半,死亡率也比夏季高三成。具体来说,当气温降低到12℃以下,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实际上,寒冷的天气不仅对心脏产生不良刺激,也会加重其他病症而间接累及心脏。
寒冷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
血管收缩。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受寒冷刺激后血管也会收缩,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进而增加心脏负担。
血压波动。冷空气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得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寒冷就像“增压器”,导致血压产生波动,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温度降低会刺激食欲的提高,增加对高热量食物、重口食物的摄入需求,这样才好御寒。然而过多的油脂、盐分和糖分对身体而言是一种负担,容易引起血压、血脂升高,相关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血液变黏稠。我们的四肢处于身体的最末端,血液运行至此比别的部位更慢。冬季寒冷,喝水减少、油脂摄入过多,血液的黏稠度有所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从而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运动锻炼减少。天气变冷,雨雪增加,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户外活动和运动的时间。缺乏运动锻炼,人容易长胖,同时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呼吸道感染增加。冬天最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比如前段时间大范围的支原体感染。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加重心血管疾病。
情绪不稳。很多人存在季节性情绪失调的情况,特别是秋冬季比较明显。而冬季萧瑟,户外活动减少,人处于封闭室内的时间增多,都会导致情绪波动,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这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留心室内外冷暖转换,心血管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面部保暖。
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多喝温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必要的体育锻炼避开清晨寒冷阶段,阳光明媚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散步或健步走。有条件的选择在室内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机、室内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群,必要时考虑接种疫苗以预防流感。
心态平和。遇事莫急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合理用药。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平时遵医嘱规律用药,留意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排查。
作者:汪芳
编辑:罗宇昂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干燥脱皮 秋冬季护肤指南来了
下一篇:这些常用药千万不能掰开吃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