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与黄河岸之间的广袤平原上,一粒小麦正经历着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奇幻旅程。当分子育种技术在中原大地绽放异彩,当5G物联网设备精准监测麦田墒情,“中原粮仓”正用现代农业科技激活土地的生命密码。
种业创新:中原农谷“拔节生长” 卫辉市麦农薛张勇至今仍记得2024年的那个清晨——当天的气温只有零下8℃,寒风瑟瑟,自己田里的新麦58却倔强地泛起新绿。这个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寒品种,抗住了倒春寒的侵袭。
为了在种业突围中抢占先机,河南在新乡打造的中原农谷,正成为良种攻关的“主战场”。 目前,河南小麦良种覆盖率超97%,小麦制种量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河南农业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数字田野:新农人的指尖革命 在浚县一块面积为3000亩的智慧农田里,“90后”种粮大户丁国强通过手机指挥着无人机精准施肥,这种被称为“五良融合”的新模式(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正在重塑中原农业的面貌。 2024年,河南省建设小麦高产示范区601个,总面积734.2万亩。
在鄢陵县,5G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3万亩智慧农田的温度、湿度,农民通过“云平台”一键操控灌溉系统。据统计,2024年河南小麦机收率在99%以上,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突破88%。
智慧粮仓:从“砖墙仓”到“数据仓” 早上7时,河南豫粮物流有限公司中牟直属库的1号粮仓内,“90后”保管员刘宸通过手机APP完成了全仓252个测温点位的巡检。数据显示,河南智能化粮仓的粮食损耗率已从3%骤降至0.5%,科技为储粮安全筑牢了防线。 自2015年起,河南全面推进粮库智能化改造,构建“数据粮网”。
目前,在全省9510万吨仓容中,78%已完成智能化改造,118个县(市)已实现物联网全覆盖。 到2025年,58个现代化仓储集群将构筑“东西南北中”5大基地,物联网连接的仓容达300万吨。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董事长王玉田说:“从砖墙到数据的蝶变,是建筑形态的升级,更是粮食安全管理模式从‘经验管理’向‘精准调控’的转型。”
从分子育种的实验室到智能化粮仓的“数据大脑”,从中原麦田到全球餐桌,每年超1300亿斤粮食产量,不仅是科技赋能现代农业体系的成果,还是中国人端牢饭碗的底气与智慧。
作者:李若凡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