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教育 > 详情

河南农业大学:举办“校友圆桌对话活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2023年7月04日| 浏览:1830次| 字体:
分享到: 

7月2日,河南农业大学举办“校友圆桌对话”活动,邀请省内外涉农领域的领导、专家、企业家等30余名优秀校友重返校园,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主题,共话强农兴农时代课题,积极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近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优势和特色,依托自身科技、人才、智力等优势,多措并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构建工作体系。创新形成“1135”农技推广新模式,构建“3+N”农技推广协同机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河南夏玉米精播壮苗减灾减损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体系创新形成“五四三二一”工作机制,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四级联动、多元协同”合作推广模式,两年间累计推广8971.2万亩,新增纯收益108.77亿元。将人才培养、研究课题与服务生产相结合,建设24个科技小院,师生团队驻守在乡村开展科技指导和生产服务,形成的“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服务重大战略。学校主动作为、积极融入,采取布局试验示范基地、落地重大科研项目、配置专家服务团队、开展协同攻关等多种方式,全力服务中原农谷、周口国家农高区、郸城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在推动重大战略的实践中凸显了价值和作用。同时,学校积极融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与34个县市开展深度合作,在构建新型校地合作机制、拓展校地合作内涵、深化校地合作成效方面走出了新典范。

建强服务队伍。学校把服务社会的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走出去”,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体系,选派42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127人入选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组建12个河南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形成“科技特派员+地方政府”科教服务模式;真诚“请进来”,依托校内优质人才和平台资源,积极承担“三区人才”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头雁”培训等任务,年均培训各级各类人才3000人次以上;做好“一网通”,发挥学校拥有的“中原农村信息港”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放大器”的作用,挖掘和深化农业数据资源收集分析、远程视频诊断、惠农呼叫和信息录播等功能应用,让科技人员走进网络空间,让信息数据走进三农一线。

支撑产业发展。“产业”是科技推广的“晴雨表”,推进产教融合是促进校、产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河南农业大学深化一流创建的重要特色。作为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的当家花旦,河南农大深耕“预制菜”特色品牌,李苗云教授团队的系列成果帮助企业搭建了酱卤肉制品智能化生产线,助力企业效益从2018年的约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亿元以上。在产业发展导向的东风劲吹下,学校构建“专家团队+龙头企业”合作模式,与牧原、双汇等上百家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校企合作,与华为等企业共建17个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与规上企业共建84个研发中心,搭建了支撑产业发展的高速“立交桥”。

打造示范样板。对接乡村振兴新业态新形态,河南农业大学探索构建“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模式,量身定制乡村振兴方案。在服务果蔬产业方面,学校建成的“两院一中心”品牌效应凸显,加速了地方产业蝶变,河南农大扶沟蔬菜研究院(中原蔬菜博览园)、河南农大马村优质果蔬研究院(河马仙果小镇)、河南农大南乐优质蔬菜研究中心(南乐优质西红柿小镇)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这些建在田间地头的研究机构,以学校资源为后盾,以服务产业为目标,推动了我省蔬果产业升级,将扶沟县打造成为“中原菜都”,南乐县打造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越冬茬优质西红柿生产基地和电商物流基地,马村镇打造成为生产生态生活合一、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典型样板。在“两院一中心”的带动下,学校牵头打造的兰考“泡桐乐器之乡”、嵩县“万亩桑园”等一系列乡村产业品牌脱颖而出,从乡村走向世界。


上一篇:平顶山学院:传承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积极探索“云上国际中文教育”之路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4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